【客語認證考試】加分小知識分享:陶瓷與客家文化

嗨大家我是淳~

你知道嗎?

在客語認證考試時,考的不只是考生知道的詞彙,在考題裡也蘊藏著不同的客家文化。

陶瓷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文化!

也就是說你家裡的碗、盤、茶杯,可能就跟客家文化有關哦~

這篇文章將詳細介紹各地區陶瓷的發展,有興趣的話就一起看下去吧!


陶瓷不僅鶯歌才有,在新竹、苗栗、臺中、嘉義等地也有陶瓷的發展軌跡喔!


陶瓷是客家文化跟生活很重要的一環,在客語通常會將陶瓷器稱作「缶仔fiˇeˋ」,

並根據不同的地區發展出衛浴瓷與面磚、碗盤等民生用途、建築用磁磚、鐵路用磁磚等等。


文章大綱

北投

鶯歌

新竹

苗栗

臺中

南投

嘉義

臺南

結語

北投

  • 以生產碗、盤、耐火磚為主,釉藥的色彩繽紛且鮮豔。
  • 貴子坑擁有豐富的白陶土,後來在清領時期發展窯業。
  • 在陽明山附近有「北投燒」以及「大屯燒」兩種,但在1970年代逐漸轉移至鶯歌。

鶯歌

  • 又被稱為「臺灣的景德鎮」
  • 早期主要是磚瓦燒製,在1960年代後大量生產衛浴瓷與面磚,也是在這個時候磁磚開始外銷,鶯歌成為臺灣的陶瓷生產中心。

新竹

  • 在日治時期,金山面窯興起。
  • 主要生產甕碗花盆塘涵管等等。
  • 在甕肩部打印「金煉成」為其特色。

苗栗

  • 陶瓷發展於清代中葉,清光緒年間在竹南跟後龍有傳統瓦窯,主要以磚瓦粗陶器為主。
  • 因為苗栗的土質及生產技術,所製造的酒甕透氣性佳且孔隙率低,相當適合用來釀酒,釀出來的酒特別香!所以主要生產酒甕
  • 1897年:發現黏土礦脈,西山有了第一座窯場的產生。
  • 1960年代:臺灣菸酒公賣局大量採購酒甕,用來釀造紅露酒、紹興酒、高粱酒等,全盛時期有超過90%的酒甕來自苗栗!也因此讓苗栗成為了「酒甕的故鄉」
  • 1981年:生產日常生活用、建築用(磚瓦、琉璃瓦)、鐵路用陶管
  • 1985年:開始有裝飾陶瓷的加入(西洋藝術陶瓷)。主要外銷歐美,全盛時期有300至400家,因此特別設立「陶瓷工業園區(現為苗栗工藝園區)」。
  • 1990年:加入多元創作元素,以茶器具、花器、食器等生活陶為主(以展售、收藏為主要行銷)。
  • 苗栗陶
    • 日治時期:生產傳統日用陶,分為台灣式及日式。
      • 台灣式:缸甕、福菜甕、陶缽、陶鍋、鼓龍罐
      • 日式:磨缽、炊爐、花器、花盆、水盆、陶管
    • 國民政府:生產傳統陶、酒甕、鹽酸甕、花盆
    • 1970年代~:主要為裝飾陶

  • 苗栗窯有穴窯、四角窯(具地下通風煙道)、特殊窯(包含寶特窯包仔窯圓窯交趾窯文化窯)、現代柴窯、蛇窯、登窯(目仔窯)(煉製品質穩定),其中特殊窯又有以下幾種:

    1. 寶特窯:以外型命名,早期用來燒耐火磚,臺灣較少見。
    2. 包仔窯:
    3. 專門燒傳統建築的建材(例如紅磚薄瓦花窗),燃料則以燒木材、粗糠為主。
        • 造型遠看像一顆大包子,又被稱為包仔窯。因窯蓋用土覆蓋,也被稱為瓦窯。
        • 因為造型看起來像龜殼,南部則稱為龜仔窯
      1. 圓窯:又稱為蒸籠窯輪窯,是一種連續性窯爐,後來逐漸演變成更大型的八卦窯。
      2. 交趾窯:多使用在臺灣廟宇的建築裝飾,大多是神話傳說或是民間故事。早期在廟前空地會現地築窯,用來燒製「廟尪仔」,在廟宇完工後小窯就會拆除,而目前燒製大多使用電窯,傳統的交趾窯已經失傳。
      3. 文化窯:
        • 主要生產日式文化瓦,又稱為黑瓦窯
        • 外型像是狗頭,俗稱狗頭窯。
        • 日本認為外觀像是達摩在打坐,因此稱為達摩窯。
        • 黑瓦窯在日治時期因興建日式建築曾興盛了一段時間,當時造橋曾有座黑瓦窯。

      臺中

      • 臺中的沙鹿也曾是陶瓷的發展地之一,在清代中葉盛行。
      • 主要生產民居用磚瓦日用陶器,在日治時期也發展出了新式建築紅磚與黑瓦。
      • 當時的「金福興瓦窯工廠」是規模最大的工廠,而後期因為黏土品質欠佳且燃料缺乏,而改為製陶。
      • 也造成許多陶藝師出走至北投、鶯歌、松山、南投等地,因此沙鹿有「陶瓷傳播者」的稱號。

      南投

      • 南投是最早生產帶釉陶器的地區,目前僅存蛇窯。
      • 以牛運堀為中心,延伸至水里、魚池、集集一帶。

      嘉義

      • 又被稱為「交趾陶的故鄉」。
      • 葉王交趾燒最為著名,在日治時期稱交趾陶為「嘉義燒」

      臺南

      • 臺南六甲具有300多年的歷史,因為其粘土礦蘊藏豐富。
        • 1960年代:發展到最高峰,當時具有100多座瓦窯。
        • 1980年代:平替建築材料興起,陶瓷產業逐漸沒落。

       結語

      在準備客語認證考試時,除了準備詞彙之外,也別忘了多瞭解這些跟客家文化相關的知識!

      下次到這些地方旅行時,不妨去逛逛陶瓷工藝園區或博物館,親自探索這些有陶瓷的歷史吧!



      資料參考來源:

      https://www.skiln.com.tw/about/13.htm?utm_source=perplexity

      https://sign.hakka.gov.tw/File/Attach/46082/File_97214.pdf?utm_source=perplexity

      苗栗陶瓷博物館


      發佈留言

      0 留言